首页>>新闻资讯>“听”见基层的希望——湖南工业大学团队打造AI智能听诊器,助力医疗公平落地一线

“听”见基层的希望——湖南工业大学团队打造AI智能听诊器,助力医疗公平落地一线

jrjkexpress 新闻资讯 2025-04-19 89

在城市三甲医院人满为患、乡村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当下,一项由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团队自主研发的AI手持式智能听诊器项目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困局。

项目名为“心擎智聆”,是一款集AI辅助诊断、远程医疗服务与心肺音智能分析于一体的听诊系统。其最大亮点,是将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压缩进一套轻便化设备中,不仅提升听诊准确率,也打破了空间与经验的壁垒,为基层医疗机构乃至边远地区,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诊疗新工具。

在接受采访时,项目负责人徐鹏飞表示:“我们希望让每一位基层医生都拥有‘听见疾病真相’的能力,而不仅仅依赖经验和直觉。”

用科技回应“看病难”,以算法连接城市与乡村

中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医生经验有限、设备简陋、误诊率高等问题。据国家卫健委数据,尽管基层医疗设备价值五年内增长超90%,但使用效率依旧偏低。“设备买得起,用不好”的现状,导致很多可被早期发现的疾病被延误或误诊。

心擎智聆正是瞄准这一现实痛点应运而生。其基于LSTM神经网络架构的AI模型,能实现对心音、肺音的动态分离与特征提取,准确率达95%以上。通过蓝牙传输与云端算法协同,医生不仅能实时“看到”病灶的波形,也能进行远程会诊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智听”与“远程听”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项技术已在湘潭市中心医院、醴陵远恒医院等地完成超500例临床测试。数据显示,使用心擎智聆后,基层医生的误诊率下降了67%,单次问诊时间平均缩短15分钟。

技术之外,是医疗公平的呼声

这款产品不仅是技术的产物,更是一次对医疗公平的回应。

“我们并不希望只做一个产品,更希望建立一种新范式——让AI帮助医生判断,而非替代医生;让数据辅助判断,而非门槛更高。”团队成员表示。

据《2023年中国基层医疗信息化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国87.6%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使用传统听诊器,市场智能化替代空间超过50亿元。国家也在政策层面持续推进“健康中国2030”“十四五医疗装备发展规划”等战略,鼓励国产智能医疗设备落地基层。

正是基于这样的战略背景,心擎智聆团队提出“硬件+AI+远程诊疗”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,并围绕“基层可用、远程可及、误诊可控”的理念持续打磨技术。项目目前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,并获湖南省级创业项目支持。

一次学生创业,更是一场医疗赋能实验
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高水平成果并非出自成熟企业或研究所,而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2岁的本科生团队。在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多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,团队成员跨学科协作,从硬件电路设计、AI模型训练,到用户调研、政策研究、产品测试均由学生自主完成。

“我们相信技术可以温暖人心。如果我们能让一名村医拥有像三甲医生一样的听诊能力,那这项技术就值得继续投入。”参与产品测试的成员曾淑怡说道。

结语

心擎智聆项目正在尝试打破“医疗资源=地理位置”的旧有逻辑,以低门槛、高智能的方式,把优质医疗的触角延伸至更远的角落。

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,这项来自高校青年的科技实践,或许正是医疗公平实现的关键一环。


标签: